有些電影巨獻能夠訴說一個故事。"寬恕就是愛" (There
Be Dragons) 運用了幾個故事去構成一個畫面
──
一個精心的場面與其他部份互相緊扣,像一幅砌圖或者馬賽克一樣。其中一個主角的說話(有幾個電影評論員也引用這番說話)適用於這套電影本身:「每個人不可能單靠自己去參透生命的本質……
情形就好像做刺繡一樣,在刺繡過程當中是難以看出那些圖案,直到刺繡完成為止。」
正確地來說,"寬恕就是愛" (There
Be
Dragons) 是講述關於三個截然不同的男士的故事:主業團創辦人聖施禮華,及兩位虛構主角:瑪諾洛,他是聖施禮華童年時的朋友,及已與瑪諾洛疏遠的兒子羅伯特,他是一名記者。羅伯特決定寫一些關於聖施禮華的事,是因為那時
(1982年)
聖施禮華將會被冊封為真福。
故事的整體敘述結構十分簡單:羅伯特對聖施禮華做了一些資料搜集,因而勾起了一些回憶,結果將已死的聖人帶回瑪諾洛的生命裏,從而間接地改變了瑪諾洛及羅伯特兩父子的一生。影片開始,羅伯特帶着諷刺的口吻說他起初是為了尋找一位聖人,後來卻找回父親。電影大部份都是透過頻密的快閃鏡頭,將聖施禮華及作為父親的瑪諾洛,(從他們兒時到西班牙內戰)隱約的過去片段,透過瑪諾洛的錄音回憶將畫面呈現出來。
作為一件藝術創作,"寬恕就是愛" (There
Be
Dragons) 的成形不是單靠其中一個故事。聖施禮華當然是一個吸引人的角色,但他的故事不是劇本的核心。影片的高潮涉及垂死的瑪諾洛及他的兒子羅伯特,但在大部份戲裏,瑪諾洛是一個非常無情的角色,而羅伯特在有限的放映時間裏不能夠讓他充份地演出激勵人心的情節。
相反,本電影基本的設計是在於這些故事的創作模式。觀眾要知道故事的全部,一定要等到結尾,才能識別那些是最主要的部份,接著作一個回顧就能撑握全部內容。電影大部份的砌圖部份都是與「巨龍」、父性及一些尋找生命意義時所經歷的痛苦等有關。
而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兩位主角對於電影名稱「巨龍」的喻意
── 這是指中古世紀地圖引用的警告字眼“hic
sunt dracones”(這裏有巨龍)來表示不明的領土或未知的海域
──
所作出激烈而不同的反應
(一方面是基於信德與寛恕,而另一方面是基於詭詐與暴力)。在片中,「巨龍」代表生命裏神秘的挑戰,通常罪惡的形成都是源於自然界(痛苦與死亡)或藏於人心中(罪疚)的事物。例如,聖施禮華及瑪諾洛同樣要面對父親的死亡(他們的回應分別是:一個採取報復,另一個舉行他的首祭)。兩人同樣見證了家族生意所面對的困境。在內戰時,兩人在情感上或信仰上的夢想也同樣受到摧毀。他們同樣經歷過憤怒,良心的譴責以及自我迷失。在講述瑪諾洛故事的副線情節時,依爾迪科及奧莉歐這對戀人亦敵不過背叛及死亡的巨龍。劇情的高潮,就是瑪諾洛的兒子羅伯特要去面對最巗峻的巨龍:真相。
在這眾多與巨龍交手的情節當中,着墨最多的是與父性有關的主題,類型包羅萬有:好的、壞的、人性的、超性的、生理上、靈性上、不高興的、喜樂的。聖施禮華有一個非常好的父親;瑪諾洛有一個有點無情的父親。及至後來,他們兩人也都成為父親,但不是如其他人所預料的。瑪諾洛的兒子羅伯特不想成為父親,而奧莉歐及依爾迪科的愛情故事結果也與父性有關。而最重要的,在這裏有一位父親,他就是天主,祂是在修院打架後及一位神父被冷血屠殺後的即時慰藉。在這自相殘殺的西班牙內戰,一個關於國籍身份的危機迫使人民選擇靠邊站,這樣的背景讓電影帶出最基本人性身份的問題:我們是誰的孩子?毫無疑問,這個問題最終與愛及寛恕的德行,無論在人性及超性的層面上都有着密切的關係,而在片中,最能代表寛恕的標記就是這簡單的字句「父親」。
最後,巨龍就是關於尋找自身的意義。在影片的中心,有這樣的一個打賭:瑪諾洛與聖施禮華打賭,他認為痛苦(伸延的意思是指生命本身)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劇情不但告訴我們,瑪諾洛最終怎樣輸了這場打賭,而且還讓我們看到聖施禮華怎樣藉着瑪諾洛所缺乏的信德,將過去的零碎片段(影像,聲音,回憶)整合成有條理的回憶場面,變為想像的連環鏡頭,讓觀眾暼見他成為主業團創辦人的聖召。
在一些關鍵的時刻,一批婦女提供了
──
從旁邊,可以這樣說,就像希臘人的合唱團一樣 ──
不同的調子將生命的意義拆解。在片頭及片尾,聖施禮華的吉卜賽保姆,利用巨龍及那些縱橫交錯的刺繡線去講解生命的意義。最後,一位數理物理學教授名叫莉拉,她從或然率及機會率的角度去講解同一件事。而在片中,有一位神秘的小女孩在瘋人院裏出現,她很努力地利用宗教神秘主義去表達生命的意義。
那幾位主角重覆地遇見一些純屬巧合或偶然的「標記」:雪地上的腳印;隨意提起的「山脈」忽然間看來好像變成預言一樣;一朵在頹垣敗瓦堆中發光的玫瑰;一個被棄置的聖母像所流出的「眼淚」
卻碰巧變成雨點;一名初生嬰兒突然的喊叫;一位穿藍色衣服的神秘女士。憑著這些生命的零碎片段去發現生命的意義,這可能是超性啓示的靈性感受,但也可能純粹是一些記憶及直覺而產生出來的效果。關於這一切,這套電影,就像它的劇本編寫人及導演羅蘭一樣,仍然保持不可知論的立場。
無可避免地,就像眾多主角一樣,觀眾也被邀請去發掘或重組這套電影的意義。這三個故事本身,在零碎閃過而又穿插於過去與現在的片段,某程度上意味着要觀眾自己去整合這套電影。相應和對稱的人和事亦充斥在整套電影之中。電影分別以兩位主角的死亡作為開始與終結。在這兩個場景裏,那些手寫的信件不能夠如期送到收信人手中
──
但是不知怎樣,它們竟然能夠被送到目的地。兩類的「種子」──
可可豆及暗中為害的惡行 ──
在瑪諾洛及聖施禮華的靈魂裏結出明顯而又不同的果實。在內戰時,兩人也有參與地下組織活動,一個是卧底;而另一個是喬裝了的神父,在秘密地舉行感恩祭及聆聽告解。一個政治革命份子,奧莉歐呼喚人們為階級而戰及忠於政治理想;而另一個宗教革命份子,聖施禮華卻靜悄悄地宣揚寛恕及一種新的方式去聖化基督徒。像螢光幕上的聖施禮華一樣,觀眾也有可能在最不預期的地方,因為發現一朵玫瑰而感到驚喜。
"寬恕就是愛" (There
Be Dragons) 是充滿着戲劇性的情節,精彩的演出,美麗的佈景及服裝
(製作設計師Eugenio
Zanetti 及服裝設計師Yvonne
Blake 兩人同樣得過奧斯卡金像獎),優美的鏡頭,鼓舞人心的音樂(作曲家Stephen
Warbeck也是得過奧斯卡)及拳擊猛烈的打鬥埸面。這些情節不但能夠有效地將仇恨、陳腔濫調,暴力及激情的逆境過程戲劇化,並且能夠將它們帶回軌道
── 多得那寛恕及愛的道德力量
── 無論你是怎樣的迷失。
然而,這套電影全部的編排,所有重複的模式及層層的意義,都是為了陪襯一樣比這些更大的東西:這些用以修飾電影的製成品,最終只可以被視為一個高密度而複雜的全局。縱使這套電影是充滿着道德反省,它不是為了傳教及嘗試去證明什麼;而是為了叫人去默想其中的意義。
這是一部少數而又值得一看再看的電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